班級規模及環境--熱線:4008699035 手機:15921673576( 微信同號) |
每期人數限3到5人。 |
上課時間和地點 |
上課地點:【上海】:同濟大學(滬西)/新城金郡商務樓(11號線白銀路站) 【深圳分部】:電影大廈(地鐵一號線大劇院站)/深圳大學成教院 【北京分部】:北京中山學院/福鑫大樓 【南京分部】:金港大廈(和燕路) 【武漢分部】:佳源大廈(高新二路) 【成都分部】:領館區1號(中和大道) 【沈陽分部】:沈陽理工大學/六宅臻品 【鄭州分部】:鄭州大學/錦華大廈 【石家莊分部】:河北科技大學/瑞景大廈 【廣州分部】:廣糧大廈 【西安分部】:協同大廈
最近開課時間(周末班/連續班/晚班):2020年3月16日 |
實驗設備 |
☆資深工程師授課
☆注重質量
☆邊講邊練
☆合格學員免費推薦工作
★實驗設備請點擊這兒查看★ |
質量保障 |
1、培訓過程中,如有部分內容理解不透或消化不好,可免費在以后培訓班中重聽;
2、培訓結束后,授課老師留給學員聯系方式,保障培訓效果,免費提供課后技術支持。
3、培訓合格學員可享受免費推薦就業機會。 |
課程大綱 |
招生對象
--------------------------------- |
具有電路設計背景的設計工程師, 測試工程師,系統工程師, 項目經理和技術員; |
|
課程內容
--------------------------------- |
隨著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涉及通信、國防、航空航天、工業自動化、儀器儀表等領域的電子系統設計工作中,信號完整性分析技術(SI)是現今國際領先的PCB設計方法和流程,其在高速電路設計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目前,國內企業在實現VLSI芯片、PCB 和系統設計功能的前提下,具有性能屬性的信號完整性設計問題已經成為電子設計的一個瓶頸。
為此,為了讓廣大從業人員掌握信號完整性的新知識、新觀點和定性、定量的分析技術;提高高速互連設計及信號完整性分析能力,幫助學員盡可能在電子設計的初期找到信號完整性問題的解決方案, 中國電子標準協會決定分期組織召開“高速PCB及系統互連設計中的信號完整性分析技術”高級研修班。研修班將聘實戰經驗豐富的資深專家講解射頻電路應用設計技術和經驗。具體事宜通知如下:
第 1 章 信號完整性分析概論?
1.1信號完整性分析概論1.2帶寬、阻抗和特性阻抗的實質1.3電阻、電容、電感的分析1.4信號完整性的四種分析和描述手段1.5物理互連設計與信號完整性的關系1.6數學推導與問題的解決方案1.7改進信號完整性設計推薦的十大準則
第 2 章 信號、互連線、模型、測量的帶寬
2.1 傳輸線帶寬對上升邊的影響;2.2 信號的帶寬與上升時間;2.3 信號帶寬中的最高有效分量;2.4 實際信號的帶寬2.5 信號帶寬與時鐘頻率;2.6測量的帶寬2.7 模型的帶寬;2.8 互連線帶寬和本征上升時間
第 3 章 電感與地彈?
3.1 支路有效電感(凈電感)以及地彈3.2 回路電感3.3 電源分布系統(PDS)與并聯電容器3.4 單位面積的回路電感3.5 平面和過孔接觸孔的回路電感3.6 出砂孔區域與平面間回路電感3.7 電流分布和趨膚深度3.8 高導磁率材料3.9 渦流
第4章 用傳輸線的觀點解決問題
4.1 勿再濫用“地”和“接地”4.2 傳輸線的瞬態阻抗4.3 特性阻抗和可控阻抗4.3 幾種典型的特性阻抗4.4 末端開路傳輸線的輸入阻抗4.5 傳輸線的驅動 4.6 返回路徑4.7 返回路徑參考平面的切換4.8 傳輸線的一階模型4.9 特性阻抗的近似計算4.10 用二維場求解器計算特性阻抗4.11 n節集總電路模型4.12 特性阻抗與頻率的關系
第5章 傳輸線與反射:
5.1 阻抗變化處的反射5.2 反射形成機理5.3 電阻性負載的反射5.4 求解驅動源內阻抗5.5 反彈圖5.6 反射波形仿真5.7 使用TDR測量反射5.8 傳輸線的非故意突變5.9 當傳輸線多長時需要端接匹配5.10點對點拓撲的通用端接策略5.11 短串接傳輸線的反射5.12 短樁線傳輸線的反射5.13 容性終端負載的反射5.14 連線中途的容性負載反射5.15 連線中途容性負載的時延累加5.16 拐角和過孔的影響5.17 多個容性負載均勻分布的有載線5.18 感性突變產生的反射5.19 補償
第6章 有損線、材料特性和上升邊退化
6.1 有損線的不良影響6.2 傳輸線中的損耗6.3 損耗源之一:導線電阻和趨膚效應6.4 損耗源之二:介質損耗6.5 介質耗散因子6.6 有損傳輸線建模6.7 有損傳輸線的特性阻抗6.8 有損傳輸線中的信號速度6.9 頻域中有損線特性的度量6.10 互連線帶寬及信號上升邊退化6.11有損線上信號時域的波形及眼圖6.12 改善傳輸線眼圖的過孔、線寬及材料設計6.13預加重和均衡化
第7章 傳輸線的串擾
7.1 噪聲的線性可疊加性7.2 耦合途徑: 電容和電感7.3 傳輸線近端串擾(NEXT)和遠端串擾(FEXT)7.8 均勻傳輸線上的串擾和飽和長度7.9 容性耦合電流 7.10 感性耦合電流7.11 近端串擾系數7.12 遠端串擾系數7.13 減小遠端串擾7.14 串擾仿真 7.15 防護布線7.16 串擾和介電常數7.17 串擾和時序7.18 開關噪聲7.19 降低串擾的措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