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稅征后,社保繳費違法亂象有哪些?
1、社保改嫁稅務后,給企業帶來的影響分析
2、如何解決“應繳未繳”情況?
3、如何界定因“社保繳費基數不實”的企業責任?
4、會不會補征?會不會有罰款及滯納金?
二、社保稅征后,原來的做法稅務認可嗎?
1、新征收模式下企業原來少繳、沒繳社保的問題是否會被追責?
2、新征收模式下,合規化繳費,職工成本要承擔多少?
3、新征收模式下,如何調整傳統用工的匹配方式或結算方式?
4、新征收模式下,使用勞務工、學生實習、超齡雇傭、小時工、兼職工等特殊用工是否納入企業單方繳費基數?
5、新征收模式下,高收入群體繳費是否納入三倍封頂?
6、新征收模式下,通過第三方人力公司社保違規是否會關聯到本企業?
7、社保繳費基數、住房公積金和個稅的金額是否要統一起來?
三、社保入稅的影響分析與社保合規風險策略
1、減稅環境下社保統征國家目標、對企業要求和員工期望三者如何協調
2、企業的社保與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預警指標設置與比對注意事項
3、國地稅合并下企業社保和個人所得稅,業務、財務、人力資源各部如何有效分工與協作
4、“您”最關心的社保問題與工資、社保、所得稅協同管理
5、社保費基數大起底--哪些工資薪酬為社保繳費基數?未按工資總額繳納社保有什么后果?怎樣補救?個人繳費可以自行調整繳費基數嗎?
6、為買房落戶只交社保、代交社保,企業出現社保和個稅申報不一致事宜怎么處理?
7、員工自愿放棄繳納社保可以嗎?有什么后果?怎樣補救?
8、異地上社保到底算不算?個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是否扣除?
9、母公司簽合同繳社保在子公司工作,或本單位必工資在其他單位繳納社保怎樣處理?
四、個人所得稅法重大修訂解讀與個人所得稅風險策略
1、新《個稅法》如何匯算清繳與退稅?
2、專項附加費用扣除標準包含哪些內容,如何實現監管?3、年終獎特殊算法、股權激勵、離職補償等特殊算法會取消嗎?4、個稅法修訂后多部門聯動會涉及個人銀行賬戶的監控嗎?
5、個人所得稅籌劃、法定工資標準及工資扣減、調整、支付風險控制
6、發放年終獎、月薪、年薪的綜合節稅籌劃
7、關聯交易、CFC、一般反避稅規則引入后個人所得稅反避稅最新策略
8、限售股、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權的個稅差異
9、綜合所得內部(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稿酬)的計算差異
10、稅收居民身份的選擇對個人所得稅的影響
11、CRS、金稅三期下,個人所得稅的國內監管與國際監控
五、社保統征及個稅改革下的人資管理要點提示
1、各類用工(雇傭臨時用工、勞務派遣工、退休返聘工、農民工、外國人等)方式下的社保繳費與個稅申報策略
2、各類津貼補貼(差旅費、交通補貼、住房補貼、生育津貼等)的個稅申報與納稅籌劃
3、各類保險金(免稅保險金、應稅保險金、企業年金與職業年金等)的繳費“關節”與個稅待遇納稅風險與規劃
4、統籌獎金(內部、外部)、員工福利發放模式與納稅規劃
六、不同用工模式下的個稅及社保成本與風險管理分析
1、工資分拆的風險管理及其對稅費的影響;
2、股權期權的風險管理及其對稅費的影響;
3、員工分拆的風險管理及其對稅費的影響;
4、外包用工的風險管理及其對稅費的影響;
5、內部承包的風險管理及其對稅費的影響;
6、靈活用工的風險管理及其對稅費的影響;
7、平臺用工的風險管理及其對稅費的影響;
七、個人所得稅與社保的籌劃與安排
1、“工資薪酬”三種轉化模式
(1)“工薪薪酬”向“經營所得”轉化—范冰冰模式與風險分析
(2)“工薪薪酬”向“財產轉讓”轉化—股權債權模式與風險提示
(3)“工資薪酬”向“財產租賃”轉化—私車公用模式與風險提示
2、基于用工靈活及員工激勵的模式創新戰略(1)法律政策與用工模式的演變:標準勞動關系、勞務派遣、外包、合伙模式靈活用工(2)派遣與外包的區別及利弊分析
八、企業中高收入者個稅籌劃風險與策略
1、中高收入者多項不同收入、多地不同收入個稅風險要點
2、中高收入者個稅籌劃的全國監控、全球監控視角
3、中高收入者最低工資的稅負方案
4、中高收入者獎金發放形式的避稅籌劃
5、中高收入者獎金最低稅負方案的設計
6、中高收入者收入、再投資的整體籌劃解決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