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新形勢下深化國企改革新目標與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1、國企改革面臨新形勢(國際形勢新特點、中美關系變局和國內經濟工作方針解讀);
2、新時代需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質量、效率、活力);
3、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中的國企改革;
4、國企深化改革的政策體系與實踐進程(從頂層設計、試點先行到“雙百行動”綜合推進案例);
5、繼續推進國企深改的方向、趨勢與重點;
6、“管資本為主”的國資新監管模式(改革模式解讀);
7、國企分類監管體系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實務實例);
8、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對國企深改的新要求(實務實例);
9、試點到有序:“雙向混合”的典型經驗與啟示;
10、國企混改的典型經驗和案例解讀。
第二部分、完善公司治理制度與加強國企黨的領導
1、國企改革如何堅持兩個“一以貫之”原則(國企的定位與責任);
2、完善法人治理建設“強”而“優”的新型國企;
3、董事會真正成為企業的決策主體(試點案例);
4、監事會有效監督切實保障資產安全(實務案例);
5、經理團隊高效管理推進供給側改革(標桿模式);
6、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黨章修改稿33條的解讀與理解:克服“兩張皮”);
7、“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如何實現國企領導制度創新(處理好組織上“內嵌”:交叉任職的職數比例);
8、國企黨組織如何圍繞生產經營開展工作(功能上“融合”:分工權責明確、協同優勢明顯);
9、企業黨組織如何參與公司重大決策;
10、黨管干部原則如何與董事會、經理依法行使選人用人權相結合。
第三部分、董事會制度建設、董事會決策機制和董事的決策能力
1、董事會的法定職責和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
2、董事會建設實踐:不能搞“不懂”的董事會;
3、為什么董事會是公司的經營決策機構?
4、董事會試點和規范的目標:何為戰略型董事會?
5、董事會制度建設的主要內容和試點特點;
6、國企分類改革對董事會制度建設的新要求和董事會決策程序的調整;
7、董事會決策的性質、分類和議決機制;
8、董事會戰略決策基本要求與議決能力;
9、董事會決策基本類型與主要方法運用;
10、董事參與公司決策的責任與究責機制;
11、董事會如何進行戰略管理和目標分解;
12、董事會對戰略實施的過程監督與管控。
第四部分、董事會選人用人制度與績效薪酬管理
1、董事會選人用人職權與企業家隊伍的培育;
2、董事會對經理和高管的績效指標與管理;
3、董事會如何設計高管薪酬激勵機制;
4、職業經理人制度的試點與實踐案例分析;
5、不同類型的業績評價工具和激勵約束方法;
6、“三位一體”機制如何滾動推進規劃實施;
7、董事會如何完善工資決定機制和內部分配動力機制;
8、國企改革經理人薪酬制度與中長期激勵案例分析。
第五部分、董事會風險管理體系建設與運行實務
1、董事會為全面風險管理的責任主體;
2、全面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與責任分配;
3、董事會如何設計全面風險管理運行機制;
4、董事會全面風險管理實施要點與案例分析。
第六部分、董事會組織制度建設和運行制度實務
1、不同類型企業董事會組織制度的異同;
2、董事的分類的方法與組成的規范要求;
3、董事會必設機構和輔助性機構設置;
4、董事長的法定職責與董事會會議制度;
5、如何開好董事會會議提高會議議決效率;
6、董事和董事會評價制度實踐與案例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