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明確需求與規劃供應
1 采購需求的內容方向
采購什么、采購多少、何時何地交付、供應商的支持與服務(品規、質量、標準等)
2 不同類型采購需求的明確方法
采購說明框架及包含的要素(QASC)
3 國內、外有關產品或服務專業描述
4 有關采購數量、交付與服務的分析
5 有關需求分析與規劃供應設計
第二篇:國內外供應市場分析與供應戰略
6 為供應市場分析確定優先級
加入有關市場風險因素再次劃分產品和服務
7 認識與理解供應市場的方法與步驟
供需曲線的應用
波特的“五種力量”模型
與競爭和非競爭市場相關的風險和機會
競爭市場下,供應商在何種情況下可通過
削減價格而獲得競爭優勢?
7.3 理解市場驅動力
市場驅動力的類型
本公司市場關鍵市場驅動力互動
7.4 企業定價原則和價格評價(從供應商角度分析)
明確產品價格的構成因素
價格/成本模型
特定市場中供應商使用不同定價的因素有哪些?
7.5 細分供應市場
細分市場的流程
確認用于市場細分的主要變量
如何選擇對你最為重要的細分變量?
7.6 篩選細分市場
供應市場分析中可排除的細分市場
用細分變量篩選細分市場
8 以國際市場為例,細分市場評價方法與步驟
9 對供應市場分析的信息支持獲取方法
10 供應商關系和合同類型
10.1 供應方-采購方關系/合同連續圖譜;
10.2 現貨采購;
10.3 定期采購;
10.4 無定額合同;
10.5 定額合同;
10.6 伙伴關系;
10.7 其他合作類型
10.8 供應商感知模型-供應商如何看待潛在客戶
11 供應策略
11.1 常規品項供應策略
11.2 杠桿品項的供應策略
11.3 瓶頸品項的供應策略
11.4 關鍵品項的供應策略
第三篇 進口供應商的評估與價格評價
12 供應商評估框架與模型
13 供應商積極性的測評
13.1積極性測評模型
13.2評定綜合等級
14 為供應商設定權重與評定等級
15.5供應商財務狀況測評
15 后續工作
15.1 SWOT分析實例
15.2 供應商能力培養與積極性提升
16 獲取報價的方法
16.1 非正式法;
16.2 詢價;
16.3 正式招標法;
16.4 采用電子市場;
17 評估報價的標準
18 如何確定供應商數量
18.1 描述邀請一個、幾個還是所有潛在供應商提供報價的理由;
18.2 當支出和風險水平增加時應邀請更多的供應商
18.3 確定邀請那些供應商時所考慮的主要問題;
第四篇 進口采購談判的專業準備
19 獲得并理解信息
20 談判目標與政策
21 談判
22 后續工作
22.1 一旦達成協議能夠描述關鍵性問題
22.2 評估談判績效
第五篇 進口貿易操作
23 進口操作流程
23.1 進口調研
23.2 辦理進口批件(進出口經營權、海關登記注冊、申領配額或許可、進口付匯核銷單、進口經營方案)
23.3 進口價格審核(進口價格構成、進口總成本核算、進口關稅計算、進口經濟效益分析)
23.4 進口交易磋商(交易磋商方式、交易磋商環節)
23.5 進口合同簽訂(合同主體內容、法律條款、商務條款、代理權等)
23.6 進口支付操作(開證等操作)
23.7 進口貨物與保險操作
23.8 進口對外付款操作
23.9 報關、報驗與貨物交接操作
23.10 進口付匯核銷操作
23.11 進口爭議與索賠操作
24 進口商品管理制度和有關鼓勵政策
25 進口操作技巧和案例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