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海教育集團
全國報名免費熱線:4008699035 微信:shuhaipeixun
或15921673576(微信同號) QQ:1299983702
首頁 課程表 在線聊 報名 講師 品牌 QQ聊 活動 就業
 

         
           班級規模及環境--熱線:4008699035 手機:15921673576( 微信同號)
               每期人數限3到5人。
           上課時間和地點
        上課地點:【上海】:同濟大學(滬西)/新城金郡商務樓(11號線白銀路站) 【深圳分部】:電影大廈(地鐵一號線大劇院站)/深圳大學成教院 【北京分部】:北京中山學院/福鑫大樓 【南京分部】:金港大廈(和燕路) 【武漢分部】:佳源大廈(高新二路) 【成都分部】:領館區1號(中和大道) 【沈陽分部】:沈陽理工大學/六宅臻品 【鄭州分部】:鄭州大學/錦華大廈 【石家莊分部】:河北科技大學/瑞景大廈 【廣州分部】:廣糧大廈 【西安分部】:協同大廈
        最近開課時間(周末班/連續班/晚班):2020年3月16日
           實驗設備
             ☆資深工程師授課
                
                ☆注重質量 ☆邊講邊練

                ☆合格學員免費推薦工作
                ★實驗設備請點擊這兒查看★
           質量保障

                1、培訓過程中,如有部分內容理解不透或消化不好,可免費在以后培訓班中重聽;
                2、培訓結束后,授課老師留給學員聯系方式,保障培訓效果,免費提供課后技術支持。
                3、培訓合格學員可享受免費推薦就業機會。

        課程大綱
         
        第一階段


        第1章 ZEMAX入門

        1.1 ZEMAX的啟動與退出

        1.2 用戶界面

        1.2.1 窗口類型

        1.2.2 主窗口介紹 

        1.2.3 文件菜單 

        1.2.4 編輯菜單 

        1.2.5 系統菜單 

        1.2.6 分析菜單 

        1.2.7 工具菜單 

        1.2.8 報告菜單 

        1.2.9 宏指令菜單 

        1.2.10 外擴展菜單 

        1.2.11 窗口菜單 

        1.2.12 幫助菜單 

        1.3 ZEMAX常用操作快捷鍵 

        1.3.1 放棄長時間計算 

        1.3.2 快捷方式的總結 35

         

        第2章 像質評價 

        2.1 外形圖 

        2.1.1 二維外形圖 

        2.1.2 3D外形圖 

        2.1.3 陰影圖 

        2.1.4 元件圖 

        2.1.5 ISO元件圖 

        2.2 幾何光學像質量評價 

        2.2.1 特性曲線 

        2.2.2 點列圖 

        2.2.3 調制傳遞函數 

        2.2.4 點擴散函數 

        2.2.5 波前 

        2.2.6 曲面 

        2.2.7 均方根 

        2.2.8 像差系數(Aberration Coefficients) 

        2.2.9 雜項(Miscellaneous) 

        2.3 能量分析 

        2.3.1 能量分布 

        2.3.2 照度 

        2.4 像分析 

        2.4.1 模擬圖像 

        2.4.2 雙目分析 

        2.4.3 計算 

        2.5 其他 

        2.5.1 玻璃和梯度折射率 

        2.5.2 通用圖表 

        2.5.3 偏振狀態 

        2.5.4 鍍膜(Coatings) 

        2.5.5 物理光學(Physical Optics) 

        2.6 本章小結 

         

        第3章 初級像差理論與像差校正 

        3.1 幾何像差與像差表示方法及像差校正
        3.1.1 球差 

        3.1.2 慧差 

        3.1.3 像散 

        3.1.4 場曲 

        3.1.5 畸變 

        3.1.6 色差(ColorAberration) 

        3.2 厚透鏡初級像差

        3.3 薄透鏡初級像差 

        3.4 像差校正和平衡方法 

        第4章 ZEMAX基本功能詳解

        4.1 ZEMAX 3種優化方法 

        4.1.1 優化方法選擇 

        4.1.2 Global Search和Hammer Optimization區別 

        4.1.3 局部優化(Optimization)缺點

        4.1.4 全局搜索優勢 

        4.2 ZEMAX評價函數使用方法

        4.2.1 優化中的術語定義

        4.2.2 評價函數方程表達 

        4.2.3 波前優化方法 

        4.2.4 光斑尺寸優化方法 

        4.2.5 角譜半徑優化方法 

        4.3 ZAMAX多重結構使用方法

        4.3.1 實例一:模擬元件的變化 

        4.3.2 實例二:衍射級次顯示

        4.3.3 實例三:分光板模擬

        4.4 ZAMAX坐標斷點使用方法

        4.4.1 ZEMAX坐標系

        4.4.2 自帶坐標斷點使用方法

        4.4.3 坐標斷點面使用方法

        4.4.4 樣例一:旋轉角度的優化方法

        4.4.5 樣例二:使用坐標斷點精確尋找主光線位置及方向

        4.4.6 樣例三:坐標返回的使用方法

         

        第5章 公差分析

        5.1 公差

        5.1.1 誤差來源

        5.1.2 設置公差 

        5.1.3 公差操作數 

        5.2 默認公差的定義 

        5.2.1 表面公差 

        5.2.2 元件公差

        5.3 公差分析3種法則

        5.3.1 靈敏度分析

        5.3.2 反轉靈敏度分析

        5.3.3 蒙特卡羅分析

        5.4 公差過程的使用 

        5.4.1 公差分析的執行 

        5.4.2 雙透鏡的公差分析 

        第6章 非序列模式設計

        6.1 ZEMAX中非序列模型介紹 

        6.1.1 模型類別 

        6.1.2 面元反射鏡 

        6.1.3 光源分布 

        6.1.4 棱鏡

        6.1.5 光線分束

        6.1.6 散射

        6.1.7 衍射光學元件

        6.1.8 相干模擬

        6.1.9 復雜幾何物體創建

        6.1.10 吸收分析

        6.2 創建非序列光學系統

        6.2.1 建立基本系統特性

        6.2.2 創建反射鏡 

        6.2.3 光源建模 

        6.2.4 旋轉光源 

        6.2.5 放置探測器 

        6.2.6 跟蹤分析光線探測器

        6.2.7 增加凸透鏡 

        6.2.8 光線跟蹤分析和偏振損耗 

        6.2.9 增加矩形ADAT光纖 

        6.2.10 使用跟隨解定位探測器 

        6.2.11 整個系統光線追跡 

        6.3 將序列面改成非序列物體 

        6.3.1 轉變NSC的工具 

        6.3.2 初始結構 

        6.3.3 使用轉換工具 

        6.3.4 插入非序列光源 

        6.3.5 插入探測器物體

        6.4 模擬混合式非序列(NSC with Ports)

        6.4.1 序列/非序列模式

        6.4.2 建立非序列組件

        6.4.3 定義多焦透鏡 

        6.4.4 帶狀優化 

        6.4.5 目標局部 

        6.4.6 系統性能 

        6.4.7 運行影像分析性能之優化 

        6.4.8 最終設計 

        6.5 優化非序列光學系統

        6.5.1 Damped Least Squares和Orthogonal Descent

        6.5.2 建立系統 

        6.5.3 評價函數 

        6.5.4 自由曲面反射鏡

        6.5.5 優化 

        第7章 基礎設計實例 

        7.1 單透鏡設計

        7.1.1 ZEMAX序列模式簡介

        7.1.2 單透鏡系統參數 

        7.1.3 單透鏡初始結構 

        7.1.4 單透鏡的變量與優化目標 

        7.1.5 單透鏡優化結果分析與改進設計

        7.2 雙膠合消色差透鏡設計

        7.2.1 雙膠合透鏡設計規格參數及系統參數輸入

        7.2.2 雙膠合透鏡初始結構

        7.2.3 設置變量及評價函數

        7.2.4 優化及像質評價 

        7.2.5 玻璃優化——校正色差

        7.3 牛頓望遠鏡設計

        7.3.1 牛頓望遠鏡來源簡介及設計規格

        7.3.2 牛頓望遠鏡初始結構

        7.3.3 添加反射鏡及遮攔孔徑

        7.3.4 修改反射鏡以提高MTF

        7.4 變焦鏡頭設計

        7.4.1 變焦鏡頭設計原理介紹

        7.4.2 變焦鏡頭設計規格及參數輸入

        7.4.3 多重結構實現變焦

        7.4.4 變焦鏡頭的優化設置

        7.5 掃描系統設計

        7.5.1 掃描系統參數 

        7.5.2 多重結構下的掃描角度設置

        7.6 本章小結

         

        第8章 目視光學系統設計方法

        8.1 人眼光學系統的創建

        8.1.1 眼睛概述

        8.1.2 眼睛模型

        8.1.3 使用ZEMAX創建人眼模型結構

        8.2 放大率與視覺 

        8.2.1 近距離物體成像標準

        8.2.2 小型放大鏡放大率

        第9章 目鏡設計

        9.1 目鏡介紹 

        設計案例一:惠更斯目鏡 

        設計案例二:冉斯登目鏡 

        設計案例三:凱爾納目鏡 

        設計案例四:RKE目鏡 

        設計案例五:消畸變目鏡 

        設計案例六:對稱式目鏡 

        設計案例七:埃爾弗目鏡 

        設計案例八:西德莫爾目鏡 

        設計案例九:RKE廣角目鏡 

        9.2 目鏡調焦

        第10章 顯微鏡設計 

        10.1 技術指標

        10.1.1 基本系統技術要求 

        10.1.2 分辨率目標和極限 

        10.2 10倍物鏡初始透鏡形式 

        10.2.1 顯微鏡設計步驟 

        10.2.2 物鏡與目鏡的連接 

         

        第11章 望遠鏡設計 

        11.1 天文望遠鏡 

        11.1.1 天文望遠鏡設計步驟 

        11.1.2 分辨率與衍射極限 

        11.2 地上望遠鏡 

        第二階段

        ?zmax培訓

        第一編 光學設計基礎
        第1章 光學設計的發展概述
        1.1 光學設計的概念
        1.2 光學設計的發展史概述
        第2章 光學設計的過程與步驟
        2.1 光學設計的一般過程
        2.2 光學設計的具體步驟
        第3章 儀器對光學設計的要求
        3.1 對光學系統基本特性的要求
        3.2 對光學系統外形尺寸的要求
        3.3 對光學系統成像質量的要求
        3.4 對光學系統使用條件的要求
        3.5 對光學系統經濟性的要求
        3.6 對光學零件的技術要求
        第4章 光學系統的像差概述
        4.1 球差
        4.2 正弦差與彗差
        4.3 像散與場曲
        4.4 色.差
        4.5 畸變
        4.6 幾何像差的曲線表示
        4.7 小結
        第5章 光學系統的像質評價
        5.1 波像差與瑞利標準
        5.2 分辨率
        5.3 點列圖在ZEMAX中的實現
        5.4 光學傳遞函數在ZEMAX中的實現
        5.5 點擴散函數PSF在ZEMAX中的實現
        5.6 包圍圓能量曲線在ZEMAX中的實現
        第6章 光學系統的像差公差
        6.1 望遠物鏡和顯微物鏡的像差公差
        6.2 望遠目鏡和顯微目鏡的像差公差
        6.3 照相物鏡的像差公差
        6.4 中心厚度、不平行度和角度公差
        6.5 公差在ZEMAX軟件中的實現
        第二編 光學設計軟件zEMAX用戶界面
        第7章 國內外光學設計軟件的發展概述
        7.1 光學設計軟件的發展簡況
        7.2 常見光學設計軟件簡介
        第8章 ZEMAX用戶界面
        8.1 窗口類型
        8.2 主窗口
        8.3 透鏡數據編輯窗口操作
        8.4 圖形窗口操作
        8.5 文本窗口操作
        8.6 對話框窗口操作
        8.7 常用快捷鍵
        第9章 文件菜單
        9.1 文件菜單下拉選項
        9.2 參數選項設置
        第10章 編輯菜單
        10.1 透鏡數據編輯窗口
        10.2 評價函數編輯窗口
        10.3 多重數據結構
        10.4 公差數據
        10.5 附加數據
        10.6 撤銷、重做
        第11章 系統菜單
        11.1 更新和全部更新
        11.2 通用數據
        11.3 視場
        11.4 波長
        11.5 結構
        第12章 分析菜單
        12.1 輪廓圖
        12.2 特性曲線
        12.3 點列圖
        12.4 調制傳遞函數
        12.5 點擴散函數
        12.6 波前
        12.7 均方根
        12.8 包圍圓能量
        12.9 照度
        12.10 像分析
        12.11 雜項
        12.12 賽得系數
        第13章 工具菜單
        13.1 優化菜單
        13.2 評價函數列表
        13.3 公差
        13.4 樣板_
        13.5 庫文件
        13.6 鍍膜文件
        13.7 孔徑變換
        13.8 鏡頭元件反轉
        13.9 焦距變換
        13.10 添加折疊反射鏡
        13.11 幻像發生器
        13.12 輸出IGES/STEP文件
        第14章 報告菜單
        14.1 表面數據
        14.2 系統數據
        14.3 規格數據
        14.4 報告圖形

        第三編 基于ZEMAX的光學設計實例
        第15章 單透鏡設計
        15.1 設計任務
        15.2 設計過程
        15.3 設計結果
        15.4 設計練習
        第16章 雙膠合設計
        16.1 設計任務
        16.2 設計過程
        16.3 設計結果
        16.4 設計練習
        第17章 三片式照相物鏡設計
        17.1 設計任務
        17.2 設計過程
        17.3 設計結果
        17.4 設計練習
        第18章 雙高斯照相物鏡設計
        18.1 設計任務
        18.2 設計過程
        18.3 設計結果
        18.4 設計練習
        第19章 反射式望遠物鏡設計
        19.1 兩反射鏡式望遠物鏡設計
        19.2 離軸反射式望遠物鏡設計
        19.3 折反射混合式望遠物鏡設計
        19.4 平面鏡在ZEMAX中的設定
        19.5 棱鏡在ZEMAX中的設定
        19.6 設計練習
        第20章 變焦距照相物鏡設計
        20.1 變焦距理論基礎
        20.2 變焦距照相物鏡設計示例
        20.3 設計練習

        第四編 典型光學系統設計的優化方法
        第21章 光學系統初始結構的選定
        21.1 代數法
        21.2 縮放法
        第22章 照相物鏡設計的優化方法
        22.1 照相物鏡的光學特性參數
        22.2 照相物鏡的像差校正要求
        22.3 照相物鏡的類型及優化方法
        第23章 望遠物鏡設計的優化方法
        23.1 望遠鏡系統的特性參數
        23.2 望遠物鏡設計的特點
        23.3 望遠物鏡的類型及優化方法
        第24章 顯微物鏡設計的優化方法
        24.1 放大鏡的工作原理
        24.2 顯微鏡的工作原理
        24.3 顯微鏡的光學特性參數
        24.4 顯微物鏡的像差校正要求
        24.5 顯微物鏡的類型及優化方法
        第25章 目鏡設計的優化方法
        25.1 目鏡的光學特性參數
        25.2 目鏡的像差校正要求
        25.3 目鏡的類型及優化方法
        25.4 目鏡的設計原則
        25.5 目鏡的設計示例
        第26章 照明光學系統設計的優化方法
        26.1 照明光學系統的設計要求
        26.2 照明方式分類及其特點
        26.3 照明光學系統的像差校正要求
        26.4 照明光學系統的結構類型
        26.5 聚光照明系統的作用
        26.6 聚光照明系統的分類及其特點
        26.7 聚光照明系統的設計原則

         
          合作伙伴與授權機構
          備案號:備案號:滬ICP備08026168號-1 .(2024年07月24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色综合久久久久综合体桃花网|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加勒比| 亚洲日本国产综合高清|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 午夜激情影院综合| 91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亚洲|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精品视频| 综合色就爱涩涩涩综合婷婷|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欧美亚洲另类久久综合|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系列| 国产精品天天影视久久综合网| 一本色综合网久久|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aⅴ视频|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一个色综合久久| 亚洲综合图片区|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 狠狠人妻久久久久久综合蜜桃| 一本色综合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 亚洲欧美另类成人综合图片|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网|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天天综合天天看夜夜添狠狠玩| 欧美亚洲综合色| 亚洲综合成人网在线观看|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