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場管理及問題解決(設備)培訓
第一章:生產管理
一、生產與物料控制(PMC)概論:
1.PMC; 2.PC; 3.MC;
4. 良好的生產與物控管理應該做到哪幾點?
5.PMC管理做得差,容易造成什么現象?
二、生產管理的組織結構與職能
1. 生產控制部門的作用有哪些?
2. 生產控制部門的工作職能有哪些?
3. 生產控制主管的工作職責有那些?
4. 生產控制主管助理的工作職責有哪些?
5. 生產計劃中(PC)的工作職責主要有哪些?
6. 生產控制統計員的工作職責有哪些?
7. 生產控制文員的工作職責有哪些?
8.PC主管、助理、統計員、計劃員、文員的崗位能力要求有哪些?
三、生產計劃與進度控制
1.生產能力
2. 什么是生產能力?
A、設備計劃、總體計劃、日程計劃
B、計劃均衡四大戰略和方案選擇
C、日程計劃的方法和示例:期間消盡法、GANTT負荷圖、約翰遜規則、投入-產出控制、Gantt日程控制、均衡線法日程控制、案例及問題演練
2.1決定毛產能
2.2決定計劃產能
2.3決定有效(可用)的產能
2.4產能分析主要針對哪幾個方面?
2.5生產線及倉庫所需要的場所大小(場地負荷能力)
2.6人力負荷如何進行分析?
2.7機器負荷如何進行分析?
A.設備計劃:標準生產能力、大生產能力、維持生產能力
B.作業時間:總標準作業時間、總實際作業時間、所需生產手段量
C、計劃步驟與演練
2.8短期的生產能力如何調整?
2.9生產混亂的原因有哪些?
2.10生產排期應注意什么原則?
2.11日程計劃如何安排?
2.12生產排程包括哪些要素?
2.13什么是前置時間,它包括哪些要素?
2.14生產計劃控制程序示例
四、生產進度控制
1. 生產進度落后時應采取什么措施?
2. 進度控制的步驟和內容有哪些?
3. 常用進度控制工具有哪些?
4. 生產控制的單據與報表
第二章 現場質量管理
一、產品設計開發的質量管理
1、 源頭管理—質量管理重點轉移
2、大量收集分析信息
3、 FMEA及QFD的妙用
4、設計評審
5、 試制
6、初期流動管理
7、設計變更管理
8、日程管理
9、案例分析
二、制造過程的質量管理
1、 5S活動
2、工序管理與工序改進
3、工人的自主檢查
4、工序檢查
5、不良品處理
6、防差錯措施(FP)活動
7、 設備、工裝夾具和計量器具的管理
8、日常管理的開展方法
9、案例分析
三、原材料、協作件的質量管理
1、 采購和外協件管理的基本方針
2、選擇協作廠與雙方簽訂合同
3、 協作件質量信息管理及索賠處理
4、協作件的自主保證認證制度
5、 主機廠與協作廠之間的組織與活動
6、案例分析
四、銷售服務的質量管理
第三章、現場設備管理
一、設備管理概論
1. 設備管理的定義
2. 設備管理流程
3.設備管理的指標體系
4.維修和參數體系
5.設備壽命周期費用(LCC)
二、TPM概論
1. TPM包含的意義
2.TPM活動的進展
3.提高設備效率的方法
4.設備損失的計算方法
5.設備綜合效率的計算公式
6.實現零故障的5大對策
7.防止劣化的3項活動
8.各部門的故障對策的具體項目
9.自主保全的7個步驟
10.初期清掃和發生源、困難部位的對策之要點
11.制訂清掃、加油基準的要點
12.開展自我保全各步驟中人與設備的相互關系
13.單一要領課文:制作蓋子時的訣竅——注意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