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層 質量意識&質量理念培訓
第一節:質量的概念:對質量的深度理解
1) 質量的真正內涵
2) 如何識別顧客的需求,如何挖掘顧客的隱含需求,并將其轉化為明示的需求
3) 卡諾模型的簡要介紹,它在需求識別中能幫到我們什么
第二節:質量與品牌、質量與市場份額存在怎樣的關系
1) 質量與品牌知名度的關系
2) 質量水平與市場份額的關系
3) 我們應當具有怎樣的質量戰略定位?
第三節:質量與運營成本存在怎樣的關系
1) 什么是質量成本,及質量成戰略?
2) 質量成本戰略中的誤區
3) 不同類型的質量成本戰略及各自的目的
4) 如何確定適合于自己組織的質量成本戰略
5) 如何進行質量成本的管理?
第四節:全面質量管理介紹
1) 質量的起源、孕育和形成過程,及質量的影響環節和因素
2) 一次做對——保證質量且使質量管理的成本小化的唯一選擇
3) 質量管理責任的設計理念和方法:介紹一種通用性的管理策劃方法
4) 質量績效的管理方式:一波實用、通用的績效管理方法
5) 如何保證非質量部門人員的質量勝任能力
6) 不同職能和部門的質量管理重點和方法
第五節:質量管理的三部曲
1. 質量策劃
1) 什么是質量策劃?為什么要進行策劃?(案例)
2) 為什么說質量策劃必須遵循“從上到下”的“頂層設計”的邏輯?(案例)
3) 在不同的管理層面上,分別要策劃什么?(戰略管理層面、體系層面、制造過程層面)
4) 如何讓質量管理體系真正持續地發揮作用,而不僅僅停留在“一紙證書”上?
5) 質量體系如何與其他業務融合在一起:管理體系與工作流程的關系(案例)
2. 質量控制
1) 什么是質量控制?
2) 預防與檢驗的關系 – 先進公司與落后公司的本質區別所在!
3) 1:10:100 - 檢驗時機與檢驗成本的驚人成本和事實!
4) 不同系統層面的控制分別是什么?分別用到什么方法和工具?
5) 如何讓工作流程處于受控狀態?
6) 自動化制造為主和人工操作為主的制造過程的不同控制重點和控制方式
7) 標準化的內涵和重要性
8) 失控時,如何根據不同的失控級別做出不同的反應?
3. 質量改進
1) 為什么產品要持續改善?為什么合格了還需要改善?我們改善的原動力來自哪里?
2) 改善什么?如何站在戰略的高度確定改善的方向?
3) 體系、流程、工作過程的改善,是其他一切改善的大前提!
4) 復雜問題的正確解決途徑,常見的誤區!
第六節:典型質量工具/方法簡要介紹(基于管理層的需求層次)
說明:以下工具可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增加或減少,每個工具將從三個方面講解:
? 工具背后的基本理念、使用時機、步驟、作用和目的
? 工具所需要的團隊和資源
? 成功應用的案例
1) QFD – 質量功能展開
2) FMEA – 失效模式及影響后果分析
3) DFM – 可制造性分析(不只是生產線上的可制造性,此處的制造是個大的概念)
4) APQP – 先期質量策劃
5) CP – 過程控制計劃
6) SPC – 統計過程控制(包括控制圖和過程能力分析)
7) 8D – 一種復雜問題解決流程
8) QRQC – 快速反應與質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