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測試分析與設計培訓
一. Overview-測試用例概述
1. 兩種測試方式:驗證性測試與清除性測試
2. 測試平衡決策:測試質量與測試效率
3. 佳測試過程:建立測試過程體系模板
4. 軟件測試關鍵:測試用例分析與設計
5. 提升測試效率:基于Scrum的探索性測試與啟發性測試
6. 模型驅動測試:基于UML的測試建模
7. 測試質量與測試用例分析設計的關系
8. 測試用例文檔的詳細程度與測試文檔的編著時間
9. 案例分析:對比不同測試工程師的測試用例文檔差異
二. Analysis-測試需求分析
1. 實踐探索:請您描述什么樣的規格可以作為測試依據(評價標準)?
2. 討論探索:如何依據不完整的規格進行測試
3. 如何做到讓別人幫我補充需求
4. 分析功能的外部邏輯結構-Function Spec
5. 分析功能的內部實現結構-Design Spec6. 分析系統的約束與環境
7. 發現問題與風險:深度測試分析與淺度測試分析
8. 無規格文檔的產品測試分析
9. 案例實踐:依據客戶熟悉的領域的案例完成測試需求分析
三. Matrix-測試需求矩陣(Google ACC)
1. 分析產品領域屬性-Attributes2. 分析產品的功能組件-Components
3. 分析產品的操控能力-Capabilities
4. 使用矩陣方式組織產品的屬性、組件與能力
5. 產品ACC矩陣的熱點分析、成本分析等
6. 對比Google ACC與IBM CBM矩陣模型
7. 案例實踐:依據客戶熟悉的領域的案例完成測試需求矩陣
四. Strategy-測試策略模型
1. 靜態測試與動態測試
2. 關鍵測試與邊緣測試
3. 獨立測試與組合測試
4. 常規測試與探索測試
5. 功能測試與質量測試
6. 手工測試與自動測試
7. 覆蓋測試與隨機測試
8. 討論探索:如何在成本與時間的壓力下選擇合理的測試策略?
五. Data-基于規格的測試數據設計
1. 依據“輸入結構”來構造“測試數據”策略與技巧
2. 使用測試技術合理縮減測試數據規模
3. 歷史測試數據與隨機測試數據
4. 使用構造工具提升構造測試數據的效率
5. 測試輸入數據的復用-構造一次使用多次
6. 搭建測試數據中心-團隊復用
7. 判斷“測試數據”的發現缺陷的幾率
8. 實踐探索:依據客戶熟悉的領域的案例完成測試輸入構造
六. Scenario-基于規格的測試場景設計
1. 基于用戶與界面交互的測試場景構造
2. 基于請求與響應的測試場景構造
3. 基于背景工作者的測試場景構造
4. 基于狀態機模型的測試場景構造
5. 測試步驟中的“測試參數”
6. 測試步驟中的“關鍵字”
7. 實踐探索:依據客戶熟悉的領域的案例完成測試場景構造
七. Assert-基于規格的測試斷言設計
1. 基于測試輸入的測試預期值手工計算
2. 規劃真實值的獲取位置
3. 規劃預期值與真實值的比對表達方式
4. 構造測試結果的判斷標準(精準判斷、經驗判斷)
5. 討論探索:對于報表類型的測試用例,如何描述斷言?
6. 實踐探索:依據客戶熟悉的領域的案例完成測試斷言構造
八. Environment-基于規格的測試環境設計
1. 基于部署架構規格的測試環境規劃
2. 純凈環境、集成環境與干擾環境
3. 測試環境設計原則(容量原則、分布原則、復用原則與隔離原則)
4. 估算測試環境資源
5. 測試環境的組合構造策略
6. 測試環境的虛擬化(重復使用,減少測試成本)
7. 案例研究:案例剖析:Google的GFS測試環境設計
8. 實踐探索:依據客戶熟悉的領域的案例完成測試環境構造
九. Quality-基于質量特性的測試用例設計
1. 選擇質量屬性測試策略
2. 獨立功能疊加質量能力測試
3. 質量屬性分解成“質量效用樹”
4. 質量測試中的“攻防”策略
5. 構造質量屬性測試的預期值與真實值的判斷標準
6. 從用戶體驗視角的可用性測試標準(外觀標準與交互標準)
7. 從功能視角的可用性標準(可靠性與穩定性標準)
8. 實踐探索:依據客戶熟悉的領域的案例完成可用性測試
9. 討論探索:依據客戶熟悉的領域的案例完成性能測試方案
十. Risk-基于風險的探索性測試設計
1. 測試風險識別(風險模板、風險分類、發散性思維、FMEA)
2. 基于風險選擇測試重點(測試的深度優先、測試的廣度優先)
3. 基于風險執行測試用例
4. “敏捷探索性測試”補充“風險驅動測試”
5. 業務深度探索性測試
6. 討論探索:如何發現隱式業務規則約束?
7. 技術深度探索性測試
8. 案例分析:烏龍指事件的解析
9. 經驗分享:講師如何完成微軟的Beta測試(無文檔的產品測試)
十一. Execute-輕量級測試用例執行
1. 測試用例轉化為自動化測試腳本
2. 基于測試化測試框架的測試執行機制
3. 軟件變更與回歸測試
4. 缺陷命中率與測試執行優先級別
5. 測試報告與缺陷報告
6. 探索性測試的執行過程記錄
7. 動手實踐:轉化測試用例為自動化測試腳本
8. 經驗分享:基于Software Factory的測試腳本編程
十二. Knowledge-搭建測試知識庫
1. 討論探索:為什么有的測試者可以快速發現缺陷,而我卻不能
2. 發現缺陷的經驗哪里可以獲得到?
3. 研究缺陷庫中典型的缺陷發現的條件與場景
4. 他人的測試經驗如何啟發自己的測試過程
5. 如何管理自己的測試經驗
6. 解讀成功測試策略模型:HTSM
7. 動手實踐:使用思維導圖定制自己的HTSM模型
用戶評價(34)